新華財經北京4月2日電(記者李連敏)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3月中旬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在湖北省襄陽市召開。會議強調,加快推進機械化由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烘干、秸稈處理全過程延伸,由種植業向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擴展,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邁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機械化支撐。
我國已成為農機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的歷史性轉變。我國現在農機裝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500多家;農機專業戶已超過500萬,農機合作社等作業服務組織約20萬個,每年的作業服務面積累計超過40億畝。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農機總動力突破10億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8%,農機作業服務面積累計超過60億畝次。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總體呈增長態勢,僅個別年份出現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農業機械化總動力為9.88億千瓦,較2011年增長1.07%。其中,農用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小型拖拉機數量自2012年至今呈持續下降態勢。2017年,大中型拖拉機數量為670萬臺,較2011年增長52.07%;2017年,小型拖機數量為1634.2萬臺,較2011年下降9.77%。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農業生產規;蛏鐣⻊账降奶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更是大幅提升。農業農村部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65.2%,較2011年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
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有了明顯提升,但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曾在2018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政策吹風會上表示,目前一些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有效供給還不足,缺門斷檔和中低端產品過剩問題并存,有的機具可靠性和適用性有待進一步提升,農藝與農藝融合不夠等。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全球農機裝備向大型復式、節能高效、智能精準的方向加速發展。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國務院于2018年12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機總動力超過10億千瓦,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基本解決;到2025年,全國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1億千瓦左右,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糧棉油糖主產縣(市、區)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