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搭售商品違法嗎?
發布時間:
2021-12-09

買車被要求在4S店內購買車險、買機票被強制購買接送機服務……我們在日常消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以“套餐”形式出現的商品,而消費者卻不能單獨購買“套餐”內的某一件商品。那么商家的這種搭售行為是否是合理的呢?

搭售行為可以理解為經營者在售賣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過程中,違反購買者的意愿搭配銷售或者提供購買者不需要的另一種商品或者服務的行為。有時候,購買者會因為經營者的市場支配地位而不得不接受不合理條件。

前幾年有一起關于數字電視服務搭售的訴訟案例,某用戶在使用數字電視時發現,數字電視的基本收視維護費和數字電視付費節目費屬于兩項單獨的服務,但其運營商某廣電傳媒公司卻將兩者捆綁銷售,使用數字電視就要同時為兩項服務付費。最后,法院判處某廣電傳媒公司返還搭售商品費用。

商家搭售商品違法嗎?

《反不正當競爭法》將違法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條件行為明確規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該法第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實施違法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條件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為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除此之外,本案中的商家具有一定的特殊之處,廣播電視行業往往由國家支配,因此該運營商在業內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因此其搭售行為也涉及到壟斷的問題。《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制定出臺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自2021年5月1日起實施。《辦法》要求,經營者不得將搭售商品等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以往交易中選擇的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選擇;要求自動展期、自動續費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以及展期、續費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等。